歡迎來到蘇州三開電氣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與機器人“共建”未來世界!中國機器人大發展需闖“新三關”!5G+AI
發布時間:2021-04-17 05:45:48 來源:蘇州三開電氣有限公司 【返回】
服務機器人幫人類整理凌亂的房間、醫療機器人瞬間完成眼底疾病手術……在無聲的信號與電流的交互中,在人類通向更高文明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與機器從"陌生"走向"共生",正在創造一個個前所未有的奇景。
在北京舉行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300余位機器人領域專家和企業家熱烈探討,700余"位"機器人同臺競技,上千萬人次觀看網絡直播……這里勾勒著智能社會的"施工圖",也孕育著智慧發展的新未來。
與機器人"握手" 人機邁向"共融"時代
在約52000平方米的大會展區里,各路機器人精英匯聚一堂。
未來的工廠,可能是機器人在制造汽車、家電和生活用品;患者接受的手術,可能是遠在千里之外的醫生操作著"機器人手術系統"來完成;撲救火災的任務,可能是由消防滅火偵察機器人來執行;而你點的外賣,可能由一臺無人配送車交到手上。
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記者發現,機器人有一雙神奇的"手"。有時,機器人的手似人類一樣靈活,可以彈鋼琴、沖咖啡、寫書法;有時,機器人的手比人類更厲害,可以搬運數噸的貨物、精準控制力度……
本屆大會,"人機協同"成為熱門詞匯。隨著人工智能在機器人中的應用日趨廣泛,人機協作已成為今后機器人的主要發展方向。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人機合作發生變革的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機器人研究基金會(IFRR)主席烏薩馬·哈提卜說。
正如今年大會的主題"智能新生態、開放新時代",人與機器的關系正逐漸從"利用與被利用"到"共生共融"方向發展,形成了的生活場景與創新生態,而其發展正是源于創新。
據了解,大會現場,18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及科研機構的涉及21個行業應用的技術成果、應用產品、解決方案集聚亮相。
歐洲機器人協會主席貝恩德·利珀特認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需要創新并緊密聯系社會需求,讓機器人融入社會之中。同時,機器人領域的專家也要和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以及數字化領域的專家合作,才能獲得全景視角,設計整個"創新生態系統"。
由"科"到"技"變革加快 開門創新聚世界之智
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特征就是不斷從閉塞走向開放、從隔絕走向融合。機器人產業作為新科技、新制造、新商業的結合體,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重要動力。
從科學研究實驗室到技術使用場景,機器人領域的可持續發展還需開門創新,聚集全球智慧。
一臺由中國科技工作者和瑞士科學家合作研發的眼科機器人有多神奇?大會現場,一臺形似"喇叭"的設備吸引不少觀眾駐足。只見示范者將頭放在固定器上,設備上部的圓筒便開始轉動。完成定位后,圓筒內側伸出一只注射器,短短一秒,"注射"結束,一場僅2分鐘的"眼科手術"順利完成。
這是一款有望替代同類人工手術的眼科機器人,主要用于眼底黃斑等多種慢性眼底疾病的注射治療。通常這類手術需要由人工完成,從手術制備到手術完成的全程至少需15分鐘到20分鐘,而使用該機器人只需約2分鐘。
瑞福寧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倩表示:"明年2月,眼科機器人計劃在中國和瑞士同步開展嚴格的臨床測試及注冊審批,其真正服務于全球廣大受眾。"
如今,機器人與信息技術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其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拓展。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機器人產業近年來正
經歷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階段,在技術研發、本體制造、零部件生產、系統集成、應用推廣、市場培育、人才建設、產融合作等方面取得豐富成果,為我國制造業提質增效、換檔升級提供了動能。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制造業融合創新的重要載體,機器人仍然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前,中國
正在推動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
越來越多的國家把制造業放在經濟發展戰略的優先位置,并不斷調整科技創新戰略,支持前沿技術突破,深刻影響著機器人技術走向和產業發展。部分國家將機器人作為重點支持的方向,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政策環境的持續改善有力推動機器人關鍵技術突破,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多維度走進人類生活 機器人讓未來更美好
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格力機器人樂隊和咖啡師精彩亮相:機器人的手指在琴鍵上、琴弦上靈活翻飛,在架子鼓上有節奏地敲擊,引得現場觀眾連聲叫好;機器人把自己沖泡和拉花制作的一杯咖啡遞給它的主人,看得觀眾目瞪口呆。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工作人員安龍翔說,這些看似"花哨"的表演其實包含機械柔性控制、精密算法編程等技術,這些技術的潛能有望在工業制造及醫護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曲道奎認為,在保留熟知的機械臂、機械手、機器設備的同時,機器人也在向其他領域不斷拓展和延伸,包括從制造到醫療再到健康、服務和消費領域,這是機器人未來真正發展的希望和空間。
與會專家及從業者認為,應清醒認識到,今年以來受經濟發展環境的影響,全球工業機器人增長放緩。同時機器人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包括關鍵核心技術需要進一步提升,應用場景和領域需要進一步拓展,風險防控和法律法規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等。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94.1億美元,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86.8億美元。2014年至2019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的年平均增長率達20.9%,相關產業正進入高速增長期。
在會場中,記者感受到機器人正為人類帶來感官的延伸,使人們看得更遠、力量更大、效率更高;機器人也正給人類帶來智慧的延伸,使人們思考越深、計算越快、分析越準。科技發展難以精準預測,但前沿科技的發展潮流有大勢可循。
未來世界會怎樣?人類與機器人正一同"尋找"答案。
席寧:中國機器人大發展需闖"新三關"
與卓別林《摩登時代》的工業流水線相比,當今機器人發展到了什么階段?未來值得期待的機器人形態和應用領域是什么?中國機器人產業大發展在哪些方面亟待突破?
在北京舉行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全球著名機器人專家、中國香港大學講座教授席寧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的專訪,一一解答了上述問題。
機器人功能:從"替代人"到"拓展人"
機器人形形色色,怎么分類?
對于大會官方報告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三大類,席寧認為這是"根據機器人應用和功能進行的分類方法,比較科學";而以動物仿生機器人、人形商用機器人和工具類智能制造機器人進行分類,"有助于對機器人的教育和科普,對公眾來說比較形象"。
拉開機器人歷史的"膠片",如今的機器人,究竟與卓別林《摩登時代》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了哪些本質區別?
席寧說:"開始機器人發展起來,是希望它能替代人,做人們不愿意做或是重復的工作,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我們發現機器人還能做人們做不了的工作。從替代人的能力,到拓展人的能力,這是一個本質的區別。"
他預測,在此基礎上,機器人與人類各司其職、強強聯合、協同工作,在宏觀和微觀尺度多層面融合,未來會大大擴展機器人的應用范圍。
未來機器人:突破直觀,在微觀尺度范圍工作
機器人在宏觀的汽車裝配、焊接和噴涂等流程中,與人在一個尺度范圍中工作。但隨著納米技術和生物醫學的發展,需要在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環境中使用機器人。
席寧舉例:"如開發新藥,在研究蛋白質、分子和細胞尺度的實驗中,看不見也摸不到,人來操作很困難,但是微納米機器人在微觀的環境中進行探測和工作,拓展了我們的眼睛功能,機器人的應用,也從傳統領域拓展到新領域。"
"要應用在人體中,這類機器人是否需使用的材料?"對記者的疑問,席寧回答:"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傳統機器人主要由機電系統組成,包括傳感器等電子元器件,但人和動物是生物系統,除一些機電元器件,還有生物元部件;以前人和機器人合作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的任務層次融合,今后,會誕生一類新的‘類生物機器人’,將生物的傳感技能與微型機器人結合起來,增強人體特定機能。"
除像心臟起搏器等已在器官層面融合的產品,分子層面、細胞層面融合的類生命機器人也特別值得期待。席寧理性地看好類生命機器人的前景:"類生命機器人的研究剛剛開始,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當然,離實際應用還需要許多努力。"
多學科并進:"老三關"與"新三關"一起闖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這幾個概念,怎樣區分邊界?席寧認為,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是跨學科和多學科共同促進和協同發展的結果。"機器人不僅涉及驅動器和傳感器,控制和計算,同時跟材料、算法都有關系,所以沒有必要把界限區分得非常清楚。"事實也是如此,不管是人工智能還是智能制造,都離不開機器人在執行層面直接開展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發展,既促進機器人的發展,本身也是機器人產業在發展。"那么,在中國機器人蓬勃發展的路上,哪些方面是亟待突破的難點?席寧分析:"以工業機器人為例,中國大部分還是采用產品,這對國產機器人企業是個挑戰;現在國產機器人因性能、數量和質量等差距,還局限于應用在相對低端的工業。而國產傳統機器人亟待突破的關鍵,始終在于變速器、控制器、傳感器等核心部件"。同時,席寧認為,還有另外3個新的產業瓶頸,好一起推進研究和突破 ; "一是機器人編程,現在機器人編程方法阻礙了機器人的推廣。"二是機器人的校正方法,新機器人與現有工廠坐標匹配協同是非常復雜的過程,亟須掌握快速簡潔的方法,才能讓未來機器人像電視那樣,一打開包裝就能投入工作。"三是傳感器結合,傳統機器人多使用位置傳感器,未來要加入視覺傳感器等等,但協同實效還很差。國外這3個方面也在研究,所以中國跟他們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所以我們在闖傳統‘老三關’的時候,要同步闖‘新三關’。這樣,中國才有可能在下一個機器人廣泛應用的時代中,走到別人前面。"您此前是IEEE機器人學會主席,現在又在深圳建設了一個機器人研究院,是否針對這3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實踐?"
"我們確實做了一些工作。"席寧說,比如,有的工程中需要很多高壓輸氣管道,接口內部需要打磨平整,否則焊料積壓容易造成核心部件事故。"以前法國一家公司能做這種打磨機器人,但不賣給中國,企業需要交昂貴的服務費,人家才帶著機器人來提供服務。現在,我們開發的打磨機器人,解決了這個問題。"(記者 房琳琳)
5G+AI 看機器與人如何聯動未來
可以集體演奏的機器人樂團、可穿針引線的機械臂、達到L4級別的無人車、形態各異的仿生機器鳥、用于水處理行業的仿生水母……新奇有趣的機器人令人耳目一新。
8月20日-25日,以"智能新生態、開放新時代"為主題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會展中心舉辦。
每年的機器人大會除了各種論壇,吸引眼球的就屬世界機器人博覽會了。今年展覽面積達52000平方米,由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四大展區組成。
近年來,在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一系列新興技術的帶動下,催生了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模式和生活模式。
服務機器人受觀眾關注。
機器人發展勢頭不容小覷
大會期間,中國電子學會發布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 《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 86.8億美元,2014年-2019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0.9%。其中,工業機器人57.3億美元,服務機器人2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7.5億美元。
工業機器人市場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3,是全球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據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2019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規模達到57.3億美元,到2021年國內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預計將突破70億美元。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以及醫療、教育需求持續旺盛,我國服務機器人存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2019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2億美元,家用市場引領行業快速發展。
特種機器人市場保持較快發展,各種類型產品不斷涌現,在應對地震、洪澇災害和端天氣、火災、案犯等公共安全事件中,有著需求。2019年,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5億美元,增速達到17.7%,高于全球水平。
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的融合發展,促使機器人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盡管基于人工智能的機器人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但發展潛力與應用前景不容小覷。"伴隨著全球機器人的快速發展,中國機器人的產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近五年來,全球機器人領域創新創業更加活躍,技術演進和迭代的步伐明顯加快,產業和市場的規模在快速擴張,應用領域在不斷拓展,這些都有利地支撐了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改善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2018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產量超過全球產量的38%,關鍵核心技術需要進一步提升。雖然今年以來全球工業機器人增長有所放緩,但機器人產業仍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
服務機器人迎來黃金時代
根據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分析,2019年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294.1億美元,2014-2019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12.3%。其中。伴隨人工智能的興起,服務機器人將迎來發展黃金時代。
每年的博覽會,服務機器人受觀眾關注,應用于消費者日常生活場景的小而美的智能科技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智能導購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可進行人車變形的編程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各顯其能,消費級智能產品也不斷涌現。
想要水中競速、水底漫游或是水中攝影,也變得簡單。一條憨厚可愛的"盒子魚"形態逼真,利用仿生魚鰭提供動力,享受水下攝影的樂趣。而水下攝影機器魚更適合攝影愛好者,通過遙控器指定軌跡任意游,在手機APP可以看到實時傳輸的圖像,直觀地感受水下世界。
在獵豹移動展臺,"豹"字輩成員悉數亮相,語音服務機器人豹小秘,送貨服務機器人豹小販、豹小遞,勞動服務機器人6軸消費級機械臂、無人咖啡亭豹咖啡等產品紛紛亮相。
展臺上,長著豹紋尾巴的豹小秘格外吸睛。工作人員介紹,豹小秘是五星級AI智能服務機器人,可實現導覽、導購、問詢、遠程控制和充電等功能,還可根據需求進行個性化場景定制。目前已在博物館、政務大廳、圖書館、酒店、銀行、學校、超市等20余個場景落地應用,累計服務接近300萬人次。
除了具有娛樂陪伴功能的桌面機器人外,傳送菜肴、酒水,回收餐具,在辦公場所端茶遞水、收發快遞、傳送外賣服務等工作,都難不倒機器人。
今年的博覽會為物流機器人專門開辟了展區,分揀機器人、搬運機器人、配送機器人、無人駕駛車等成為各企業展示的重點。其中,美團、京東、行深智能等企業都展示了末端物流配送無人車。
當前,物流業正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進行現代化、智能化升級。從倉庫到分揀中心,從運輸中途到用戶社區,機器人正被應用到物流行業的各個環節。
特種機器人應用場景廣闊
多足機器人主要用于搶險救災等場景。
近年來,全球特種機器人整體性能持續提升,不斷催生新興市場。《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0.3億美元。
今年博覽會新增了多足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看上去簡單,卻已經學會了主動伸腳按電梯,自動進入電梯。據悉,由于四足、六足機器人適應性強,比較靈活,主要用于搶險救災等場景。
來自瑞士的四足機器人ANYmal可以適應多種復雜地形,能在臺階、障礙物、樓梯等各種地形上穿越,耐用且防水,適用于惡劣環境,如海上石油和天然氣平臺。
不滿足于簡單的搭配,北京漢森科技的四足機器人被組裝成仿生狗機器人,前進、后退、左轉、右轉、俯臥撐、倒立等高難度動作都不在話下,加裝其他擴展性執行就可以執行越野、埋伏、追擊、進攻等任務。
六足機器人被組裝成六足仿生蜘蛛機器人,這種的小型仿生機器人,腿部加長,可以提高行走速度,更好地執行野外軍事任務。
作為特種機器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博覽會D館的空地上,RXR-M80D消防滅火機器人、絕影智能四足機器人、Laikago四足機器人、上海交通大學六足步行機器人等進行了現場演示,行走速度可快可慢,上坡下坡都可以平穩通過。
此外,管道勘測、消防滅火機器人、排煙滅火機器人、警用機器人等,也被廣泛應用于實際場景中。
5G賦能未來醫療
近年來,在骨科、神經外科、康復醫學、軟組織外科領域,醫療機器人發展迅猛,裝機應用醫院逐漸增多。技術賦能,使得臨床手術水平不斷提升。
成都哈工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帕金森癥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機器人通過超敏傳感生物信息捕獲技術及人工智能醫學大數據分析技術,解決了帕金森早診早篩及動態監管的問題。患者只要坐在儀器前方,按照工作人員要求,依次連續大聲發出"a""o""e"三個音調,聲紋識別技術就可以判斷出患者情況。
帕金森癥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機器人。
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機器人目前已經應用于醫院及養老機構。
此外,手術機器人也通過與多家醫療機構合作,應用于醫學臨床。在北京市醫療機器人創新成果展示區展示的多款可進行外科手術的機器人中,華科精準的創新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主要用于神經外科手術領域,可進行癲癇、腦出血、帕金森、顱內腫瘤等手術。
達芬奇手術系統實現了將醫生雙眼及雙手自然延展到患者體內,而機器人手術系統由外科醫生操控。它可以放置在患者周圍任何位置,同時實現腹部四個象限的手術通路。這一系統通過三維高清放大的視野,可觀察解剖結構。的數字化架構,提供了更佳的手術圖像,還可以無縫對接未來創新技術。
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在"機器人醫療行業創新應用"專題論壇上表示,計算機輔助外科和應用機器人結合,為外科醫生進行手術規劃模擬、導航、定位、制訂手術方案提供一套科學、準確的新手段。過去外科手術靠經驗,但經驗一定包含著不確定性。把醫生經驗轉化為更準確、可執行的規劃,而且在手術中準確實施,是未來醫學重要的發展方向。
5G技術的應用,更好地賦能設備,低時延可以讓專家遠程進行手術,對手術進行規劃設計。同時,5G在手術全領域參與更多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手術中出現的短板。
無疑,5G將給整個機器人行業帶來巨大變革。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合作與機遇"主論壇上表示,5G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為機器人產業帶來了新機遇。5G作為信息通信技術,依托高帶寬、低時延、大容量、高可靠性等新特性,將成為引領機器人領域融合創新和驅動增長的新動力。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為制造業企業運用機器人技術完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平臺。5G通訊技術將增強機器人智能化、柔性化和精準控制能力,提升機器人應用潛力,推動機器人步入發展的快車道。(王小月)
●亮點集錦
FESTO仿生技術
在機器人博覽會上,FESTO公司為現場觀眾帶來智能飛鳥的飛行展示,整個機身和翅膀非常輕盈,重量僅有450克,翼展可達1.96米,受銀鷗啟發的智能飛鳥是仿生技術的集大成者,可地起飛、飛翔和著陸。
在2017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FESTO帶來了飛行水母,今年"水母"又干起了老本行,潛入水底。仿生水母2.0版本,真實展示了自然界中水母的運動方式,在水中緩慢開合,上下游動。仿生水母有智能化的自適應機構,配備了電驅單元,用手機APP可以記錄和追蹤每個水母當前的狀態。
工作人員介紹,利用這些仿生技術載體,可以了解到水處理技術領域的系統未來能達到的效率水平。目前,過程監控和狀態監控是過程行業中設備的重要課題。
會行走的拉桿箱
你有沒有想過,不需要手扶拉桿箱,它就可以跟著你自由移動。展會現場,一款會"行走"的行李箱吸引了不少人圍觀。據了解,這是一款能"看見"的行李箱,擁有自己的"計算機"視覺,在2.5米都會跟緊主人。
"行李箱拉桿的手柄處有攝像頭可以進行人臉識別,智能行李箱可以在右側跟隨用戶行走,并預測用戶行走軌跡,實時調整自身速度和軌跡。"工作人員說。
無人配送車"魔袋"
在機器人博覽會上,美團攜旗下無人配送全場景產品集中亮相。首次亮相的新版無人配送車"魔袋",與在2019年美國CES展上亮相的版"魔袋"相比,無論是在功能性、安全性,還是可維護性上,都有所升級。
在功能性上,它設計了動態貨柜,不僅支持從2個出餐口進出餐箱,還支持人臉識別、語音交互等多種交互方式。在安全性上,該版"魔袋"有多重安全防護,強化了行人交互。比如,車身四面都設計有提示屏和提示燈,以便于行人正確判斷行駛路徑。在維護性上,大到電池、小到關鍵零部件的智能控制、監測,以及鑰匙孔與隱藏式把手設計,都進行了升級,這也有效提高了運營、維護效率。